在油气领域,随着油气管道网络向第三方公平开放的推进,民间资本参与管道建设运营的案例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储气设施建设方面,民间资本已成为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向证监会推荐18个民间投资项目,14个项目已发行上市,发售基金总额近300亿元。民间投资项目成为多个领域的"首单"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五、配套措施: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持股比例的突破只是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若干措施》同时提出了全方位的配套改革措施,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政府採购方面,政策实现了重大突破。对超过400万元的工程採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严格按规定预留该部分採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採购。这一硬性规定为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项目提供了实质性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政策鼓励採购单位将对民营企业的合同预付款比例提高至合同金额的30%以上。这一举措将有效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其参与政府项目的积极性和能力。
在信贷支持方面,政策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全面准确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制度。这一安排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
同时,政策持续落实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这一措施精准对接了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与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协同。
在要素保障方面,政策强调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在电力并网、油气管网使用、运力调配等关键环节,明确要求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破除隐性歧视和差别化待遇。
六、行业反响:从谨慎观望到积极布局
政策出台后,在相关行业引起了广泛反响。多位业内专家指出,明确持股比例下限解决了民间资本长期以来的核心关切,为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注入了强心剂。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表示,过去民间资本即使被允许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常常因为持股比例过低而缺乏话语权,最终沦为象征性参与。10%以上的持股比例为民间资本提供了真正的市场机遇,使民营企业能够实质性参与项目决策和运营。
基础设施REITs为民间资本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这一点受到投资者特别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加大成熟资产类型项目申报推荐力度,抓紧推动新资产类型项目实现首单上市。这一安排解决了民间资本对投资退出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