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好的社会风气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培育和滋养好的营商环境。一个地方风清气正,政府就会心无旁骛提供公共服务,经营主体就能摆脱世俗人情羁绊,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不仅重塑党的政治生态,更促进社风民风向善向上,亲清政商关系构建政商互动新气象,党风与社风民风的良性互动日益凸显。未来还要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严查“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问题,规范政商交往。通过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树立新风,推动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干净和干事、勤政和廉政的关系,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实现从赚钱“靠关系”到“靠本领”的思维转变,洁身自好、走正道,安心专注“谋经营”,使政商关系更加亲清。
通过改革破除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体制机制弊端,实质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市场秩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以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带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记者: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与这一地方的干部作风紧紧相连。为何强调要抓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如何更好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优化?
黄朝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党员干部是主体,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关键。事实证明,哪里的干部作风好,哪里就能赢得更多企业的青睐。哪里的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意识强,为企为民办实事的服务意识浓,自觉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诚信意识好,常怀敬畏、严守底线的廉洁意识坚,哪里的营商环境就优,经济发展就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突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以党员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带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强化大局意识。当前存在的地方保护、市场分割问题,根源在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大局意识不强,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地方利益、局部利益,进而产生“合成谬误”,从而影响营商环境建设。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内卷式”竞争,不想长远、不顾实际、不讲法治,从而在客观上影响了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党员干部要强化大局意识,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能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跳出地方、部门和个人利益的羁绊,坚持长期主义,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出成效,坚决杜绝杀鸡取卵、竭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