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西藏林芝市:以“五大法庭”建设打造稳定强边的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来源:中宏网 | 作者:中宏网 | 发布时间 :2025-04-17 | 18 次浏览: | 分享到:

  西藏林芝市聚焦藏区法律资源少、法律人才短缺、藏族同胞法律知识匮乏、执法难度较大等困境,创新推出“营商法庭”“飞地法庭”“援藏法庭”“工地法庭”“生态法庭”等改革措施,健全司法服务“一件事”办理,强化民企诉源治理,多元化解藏区矛盾纠纷,落实新时代援藏工作,主动服务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发展,为我国践行治边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一、维护最优法治环境,打造民营企业满意的“营商法庭”

  始终立足于服务民营企业,服务案件受理高效办理,服务府院协同共建强化诉源治理,服务民企法治服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法治营商保障林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是建设高效办成“案件受理一件事”。建立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综合诉讼指引、纠纷分流、窗口办理、审执辅助、信访接待、自助服务、监督投诉、材料收转等功能,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诉讼服务。开通涉企服务“绿色通道”,落实立案、保全、缴费等一网通办,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司法服务。截至目前,接待来访当事人15000余人次,网上(跨域)立案1075件。二是加强府院协同的“法院+市场监管”双轮共建。聚焦知识产权保护推出“一团队”“一中心”“一个站”模式(即成立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团队,设置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在市知识产权局设置法官工作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享,实现知识产权领域“法执共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府院联动格局。三是打造“五个一”民营企业法治服务。以“五个一”模式为企业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开展一次公开庭审,邀请民营企业代表旁听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庭审,在庭审后向代表们介绍相关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对近年来林芝市中院审理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等相关案件进行梳理公开,帮助来林投资企业了解林芝法治建设进程。出台一批惠企措施,推出诉讼服务智慧化、立案服务多样化、窗口服务集约化、分调裁审简捷化、诉前保全审慎化、司法成本节约化、司法救助快捷化、法律服务常态化等8项司法服务举措。主动邀请广州中院援藏法官到经开区产业园开展“送法进企业,暖企促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召开一次法企座谈,主动邀请企业家代表交流座谈,针对企业矛盾纠纷问题提供针对性法律咨询服务。

  二、聚焦固边兴边富民,打造服务藏族同胞的“飞地法庭”

  通过车载、巡回、驻村等多种方式,将“飞地法庭”建在边境乡镇、村居上,充分发挥藏族法官的藏语优势,建立“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服务和“特色巡回法庭”模式,把司法服务送到藏族同胞“家门口”。一是推出“车载式”藏族法官下基层模式。主动对接边境群众司法需求,依托边境法庭、“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定期选派汉藏双语法官,深入铁路(拉林段)沿线及边境乡镇、村居开展巡回办案、以案释法、现场讲法等活动,妥善化解涉边境地区项目建设、群众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二是建设“枫桥式”品牌巡回法庭。推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市、县、乡三级解纷职能单位共建基层法院调解平台,创建“特色调解室”服务模式,实施派出法庭与司法所“庭所共建”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6个基层治理单位、27名特邀调解员、25个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共参与调解案件1843件,其中调解成功案件1676件,完成司法确认582件。打造“项目巡回法庭”“旅游巡回法庭”等特色法庭,探索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双擎司法服务模式,构建老百姓家门口的司法服务链。三是打造“123式”边疆普法讲法新服务。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乡镇人民法庭扎根乡村、深入群众优势和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巡回办案便利,深入边境乡镇、村居开展“三个意识”“法治边疆行普法到万家”等法治宣传,打造“123”普法模式,推出“小林说法”专栏发布藏汉双语以案释法专刊,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实现普法内容、对象、举措三个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