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护航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保护雅尼湿地的“生态法庭”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聚焦生态保护重点创新地方法律制度建设,组建环境资源保护专项法庭,打造劳务代偿执行模式,形成生态保护制度、生态犯罪打击、惩罚补偿机制闭环管理。一是深化生态保护法律和执法体系改革。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出台《雅鲁藏布江保护条例》《林芝市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林芝市森林草原防火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权责清晰、责任具体、对象明确的制度体系。加强与市检察院、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沟通配合,主动参与生态损害赔偿事宜磋商和制度制定,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构建环境保护多元共治格局。二是成立环境资源专项法庭。组建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合议庭,落实环境资源类案件“三合一”归口审判,依法妥善审理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纠纷,提升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水平。三是创新打造劳务代偿执行模式。针对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生态破坏被执行人,在人员刑满释放后,通过综合补种绿植、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替代性惩罚方式,挽回生态破坏损失,实现生态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