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来一场集体奔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能单兵突进、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发力。
街区共“营”“新”势力、帮办服务“一键通”、涉企检查“简又明”、“工会+三所”解纷争、银团惠企“融资快”……21日,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发布了“营商环境十大品牌矩阵”。
“该矩阵涵盖政策扶持、政企服务、创新孵化、资源对接等六大核心板块,联合社会各方力量,持续放大‘筑巢引凤’的磁场效应,让每家企业都能在梅陇的热土上找到专属成长坐标。”梅陇镇党委书记许天海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局外人”。
“企业既是营商环境的‘首席体验官’,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建设者。”办企业40多年的王水福,最看重的就是政府对企业家的平等对待,“政府尊重企业家,企业也要和政府一起维护营商环境的健康发展,能找市场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急着‘找市长’。”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必修课”。
在上海,浦东新区纪委监委监督党纪法规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划出政商交往的红线和底线,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案件;在四川,宜宾市翠屏区纪委监委将涉企服务作为监督重点,将其中涉及的问题梳理为3类7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推动解决;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针对企业诉求,如果经当地人大评议为该办不办的,由纪委介入调查问责,不公平办的,规范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标准办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许多地方将法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工作,提振企业信心,让企业安心发展、放心成长。
2月18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杭州破产法庭、杭州国际商事法庭迁入新址集中办公。这是杭州“法护营商”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跨专业、跨庭室交叉融合案件越来越多,单打独斗的老办法行不通,大家必须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王江桥说。
以“法护营商”为抓手,杭州形成了包括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内的“三庭一院”专业化审判矩阵,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创业创新赋能增效,擦亮营商环境的法治底色。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发展“硬实力”,这已经成为各地各部门的共识和行动。
正如记者调研时听到一位基层干部所言:“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好,发展就有保障,大家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