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创业到转型升级,以“加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今年3月,我们新的生产基地将要开工。”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瞿毅然说,新产线将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投产后企业综合成本将下降约20%。企业扎根重庆江北,深耕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20余年。此次企业技改升级离不开江北区相关部门主动上门,送政策信息、派专人指导申请专项技改贷款。
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屈亚军介绍,主动对接企业技改需求,推动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地打造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之一,“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我们的竞争力。企业越做越强,我们的吸引力也会与日俱增。”
既要“无事不扰”,更要“有求必应”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是杭州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品牌。
“我们都是搞技术出身,不擅长和政府打交道,杭州的‘无事不扰’对于我们专心研发帮助很大。”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副总经理陈尚俭说,企业10年前落户杭州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政府这种做法。
“无事不扰”并非无为而治,“有求必应”需要更有作为。
在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块“专精特新名城驾驶舱”电子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不仅能查询到杭州每家专精特新企业的各类公开信息,还可以看到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生态圈关联、大企业配套、价值链地位、产品科技水平等重要分析信息,堪比专业研究报告。
精准的企业画像,为政府上门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政府服务是不一样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企业的帮助更大、效果更好。”余杭区委改革办改革推进科科长邵王斌说,“服务找企业”要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大量工作不仅要打出“提前量”,更要做精做细做实。
政府服务前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提前研判、提前准备、随叫随到、讲求实效,是“有求必应”的精髓所在。
“我们走访企业前都会提前摸底,针对企业可能的需要,带着对应处室负责人去,走一趟就要见到效果。”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世联说,在守牢监管底线基础上“向前一步”,帮助企业避“坑”、少走弯路,“比如,科创企业不太了解商事规则,我们就在知识产权保护、商标注册、标准制定这些方面多做服务,帮助企业补短板”。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句话已经出现在今年多地的“新春第一会”上。
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林伟民说,今年广西的“新春第一会”特别提到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企业很受鼓舞。公司将在绿色节能、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安心谋发展,争取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