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营商参考编辑部 | 作者:侯亚男 | 发布时间 :2025-09-25 | 9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引言:从“人口红利”到“制度红利”

  过去四十年,中国创造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增长奇迹,其核心驱动力先后经历了“要素红利”“开放红利”“改革红利”三次浪潮。进入“十四五”后期,传统要素成本抬升、地缘博弈加剧、全球供应链重塑,多重变量叠加,使“制度红利”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主战场。世界银行《2023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全球134个经济体在过去一年共推出318项改革举措,其中近40%集中在“商事制度”“获得电力”“合同执行”三大领域,制度竞争已呈白热化。谁能率先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谁就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强磁场”的三重内涵:规则、预期、生态

  规则磁场——“法无禁止即可为”的透明边界。核心是把“负面行为清单”升级为“正向激励清单”,让企业看得见、算得清、稳得住。

  预期磁场——“政策不翻烧饼”的稳定承诺。通过法治化、数字化、绩效化手段,把“新官不理旧账”扔进历史垃圾堆。

  生态磁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共生。政府不再单纯“给优惠”,而是“给场景、给订单、给数据”,让大中小企业、高校院所、资本机构形成自循环、自进化、自修复的创新共同体。

  (三)问题透视:四个“不匹配”仍在掣肘

  审批“瘦身”与监管“健身”不匹配——“准入不准营”现象依旧突出,部分地方“一刀切”式环保、安全、消防检查,让企业“进门容易开业难”。

  政策“高温度”与落地“低体感”不匹配——国家层面惠企政策已超1500项,但调研显示,中小微企业对政策“知道率”不足40%、“享受率”不足30%。

  要素“高流动”与成本“高黏性”不匹配——工业用电、天然气、物流费用分别比美国高18%、23%、15%,制度性交易成本“隐形高企”。

  数字“快迭代”与制度“慢变量”不匹配——AI大模型、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新业态“一日千里”,而地方立法平均周期2—3年,出现“无人船下水、监管文未到”的空白地带。

  (四)经验镜鉴:从“波士顿经验”到“深圳打法”

  波士顿“创新区”制度弹性——对基因治疗、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行“监管沙盒+过失免责”,三年内吸引全球200余家初创企业落户。

  深圳“工业上楼”土地混合利用——通过“M0”新型产业用地,让“生产线装进写字楼”,平均容积率由2.0提升至4.5,企业用地成本下降38%。

  浙江“无感监测”数字执法——运用电力、税务、社保等大数据,对企业排污、工资发放、发票流向实时“画像”,执法扰企频次下降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