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索 “五位一体” 管护机制,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护。探索建立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街为管理主体、村委会为落实主体、群众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管护机制。区政府负责政策制定与资金保障,镇街负责监督协调与日常巡查,村委会负责具体执行与村民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并享受治理成果,第三方专业运维机构提供专业运维服务与技术支持;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智慧监管平台,将全区 33 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全部纳入监管,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远程监控网络,确保污水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可控范围内;制定农村污水治理考核办法,开展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对运维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实行“五位一体”管护模式以来,切实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实现 “一次建成、长久使用” 的建设初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区域生态竞争力,为吸引环保型、生态型企业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
(四)构建 “四级网格化” 管护机制,多维推进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管护要求,以“信息化管控、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规范化利用”为目标,建立健全“镇街+村居+农户+企业”的四级网格化管护机制。按照镇村管护区域划分网格,设立39个管护站,建设12座粪液处理池,配备30辆抽粪车,每个网格由专人负责;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全区农村户厕、12座粪液处理池、218座农村公厕日常维护;更新升级12个农村改厕监管平台,平台全时段响应、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48小时完成抽厕维修,今年已处理2839条农村户厕问题。实行“四级网格化”管护机制以来,有效解决粪污清运不及时的难题,隔绝病菌传播途径,实现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的完善,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升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吸引相关企业投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五)建立“全托管”管护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后续管护。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一把扫帚扫到底”全托管管护机制,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全面托管。区、镇街、村(户)按照4:3:3比例筹集管护经费,引进第三方保洁公司,配备 59 辆清运车,22386个垃圾桶,1323名保洁员,对全区 11 个镇街、341 个行政村、844 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村(社)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三级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智慧环卫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区环卫车辆、垃圾中转站、环卫作业效果等的数字化监管,配备专职巡查员32人,利用工作群和数字化中心进行无缝隙管理,对保洁公司、村居实行“两级双线”考核;依靠农村生活垃圾专业化公司处理,年垃圾处理量约1400余万吨,发电量约2700万度,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克服了生活垃圾二次污染的难题。实行“全托管”管护机制以来,实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整洁的农村环境,不仅提升了农村的形象和吸引力,也为企业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农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在与第三方保洁公司等企业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