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深拓农村设施管护“长效链” 释放营商环境“强磁芯”聚能

来源:菏泽市定陶区财政局 | 作者:李其辉 | 发布时间 :2025-07-01 | 99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强化资金投入。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管护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建立“多元化”筹资模式,通过财政试点资金带动,撬动各方力量参与,统筹整合其他财政资金3500余万元,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980万元,为农村基础设施后续管护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农村基础设施长久发挥效益,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投资、捐赠、PPP 模式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给予参与企业税收优惠、项目补贴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中来,既解决了资金难题,又为企业创造了投资机会,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

  二、“五个机制”筑基,精准施策做到“对症下药”

  (一)创新“灌溉网格化群众自护”管护机制,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后续管护。在70个行政村试点区域内,按照10户或8户的规模,把机井等灌溉设施划分成598个灌溉网格,每一个网格确定一名网格长,每眼机井明确一名井长,对每台水泵进行编号,群众灌溉完成后交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和标准,引导受益群众发挥 “主人翁” 作用,增强群众自护意识,保障机井、水泵等设施长久发挥效益,形成 “区级主建、镇级主管、村级自护” 的管护新模式。自护模式实行以来,群众的积极性明显增高,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后“无钱护、无人管”的“顽疾”。同时,良好的高标准农田管护环境,为农业企业投资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吸引农业企业入驻,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营商环境。

  (二)健全“行政指导+三级管护”管护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后续管护。采取“行政指导+市场运作”统管模式,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一体化城乡供水水网体系,建立健全 “供水公司+供水站+村管员”三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后续管护机制。按照公司化运作模式,对农村安全饮水事务进行专业化管护,完善供水工程、运营管理、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监管责任、水源和水质保障 “五个运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四同” 目标;成立农村供水公司,明确考核标准,设立村级供水站19个,配备村管员275名和专业维修养护队伍8人,制定管护细则7项,开通“116”服务热线;搭建农村供水智慧化平台,对各环节水压、水量、水质等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安装智能化水表,用户实现手机缴费、用水查询、异常报警等;对供水设施和输水管网建立日常巡查、定期维护和大修理、紧急修理三级维护检修制度;成立水质检测专业化队伍,保障生活饮用水水质。实行“行政指导+三级管护”管护机制以来,解决了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卡脖子”问题,切实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稳定、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农村地区的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用水保障,降低了企业用水成本和风险,增强了企业在定陶区投资发展的信心,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