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市场主体痛点 向精准纵深监督要实效
“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是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用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本届以来,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精准、纵深、跟踪监督,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聚焦人民意见建议开展执法检查。
换届之初,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深入企业察实情、听心声,围绕政务服务、生产要素成本、权益保护等5个方面提出15个突出问题交市政府整改。
——连续两年开展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一题双考”,既考察“答题人”的履职情况,更考验“出题人”的履职水平。2023年6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为了问到要害、问出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在准备工作上下足功夫。询问前,市人大常委会利用半年时间走访企业主体、组织代表调研、外地学习考察,从多方征集的意见、建议、问题中抽丝剥茧,共归纳为9个方面26项需要询问的事项。“辣”味十足的问题问出了改进工作的方向和实效。
时隔一年,2024年6月,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工作”再次开展专题询问。委员们纷纷提问:“调研中有30.64%的企业认为政策便利度不够,要如何提高政策便利度和精准度?”“有40%的企业对消防手续办理不满意,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效率怎么提高?”“文物考古发掘影响项目开工、拖延工程进度的问题如何应对?”……用数字佐证、举实例提问,准备充实、询问扎实,“实”是这场询问给人的深刻感受。当面答题、当场就答题情况打分,每次专题询问后都形成问题整改任务清单,明确反馈时限、责任单位、具体任务等,交市政府进行改进。
——同一领域同时听取审议三项工作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实践迈出“多角度”系统监督的步伐。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同时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市法院关于加强商事审判优化营商环境、市检察院关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三个报告。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同一领域同时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以监督强化营商环境领域执法与司法工作系统观念和全局观念,引导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多元协同配合。
纵深推进的人大监督工作推动了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政府服务市场主体效能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西安市入选“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