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规则体系,提升大湾区全球竞争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 李文宇
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正在融入各行各业,推动我国产业持续升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规则的创新,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及新型工业化发展,将推动大湾区提升全球竞争力。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信息通信产业保持增长韧性。但亮眼的成绩背后也有风险与挑战。比如,目前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各行各业的过程中难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这些挑战也显现出当前产业发展在规则层面的问题。
大湾区制造业发达、创新密度高,具备一定的政策基础,可以从3个方面助力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第一,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对接港澳专业律师资源,提升诉讼送达效率;第二,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多应诉指导服务;第三,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维权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崔晓萌整理)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敖 立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数据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加速,在数据应用等领域的产业实践多点开花。
供给体系持续完善。2025年,《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公布,标志着政务数据共享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地方政府也在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工业制造、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持续深化应用探索。
流通环境不断优化。《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发布,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建设方案,积累建设经验。从市场来看,场外交易仍然是数据流通交易的“主阵地”,但要持续强化合规管理。场内交易场所仍然需要从合规增值服务、细分应用场景等方向积极探索发展路径。
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数智技术深度融合,数据安全治理向人工智能领域延伸。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数据安全保护更加精细,实现从“被动响应”向“智能防御”转型。
(人民网记者李源整理)
“数字全运”经验赋能城市运行管理
广东省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 黄 津
广东省广州市以第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赛事组织与城市运行管理,精心描绘“简约、安全、精彩”的全运画卷,推动“数字全运”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范例。
夯实数字底座,提升赛事效能。主要场馆加装数字感官设备、接入5G—A网络,实现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赛区智慧指挥中枢,实现场馆内活动的实时感知与全局智控。构建立体防护体系,确保“零中断、低延时、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