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记者刘烨烨整理)
推动科技金融规模化发展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沈明高
“从0到1”的创新很重要,但当前的科技金融创新也需要思考如何实现“从1到N”的规模化发展。
科技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非标准化、未盈利、轻资产、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等挑战。科技资本可以应对这些挑战。真正的科技资本不仅要提供资金,更要为企业带来科技和产业认知、市场理解等附加价值,具有懂科技、懂产业、懂定价、懂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能力。
为解决未盈利企业定价难题,建议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政府、民营企业参与,激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助力打通科技金融规模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产业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出现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智能制造产业链,有望实现进一步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胡飞军整理)
“深时数字地球”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成秋明
我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得到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2019年2月,“深时数字地球”启动,经过几年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善、标准化的管理运行规范。
该计划名称中的“深时”,指的是超越常规时间尺度,从更加长远、动态的视角揭示地球系统的演变规律,为科学认知和实践应用提供支撑。“深时数字地球”将在地球科学领域打造基于大数据、大模型、大平台与大算力的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全球数字公共产品与服务,以实现地球科学的基础创新,并在能源勘探、灾害预防等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深时数字地球”致力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生产要素升级、数据价值跃迁,构建全球生态,孵化复合型人才。以“深时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
(《环球人物》记者毛予菲整理)
监管创新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水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董红磊
随着汽车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型,汽车制造转向以用户为核心,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监管重点。自2004年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已累计召回3000多次,涉及车辆超过1亿辆,近年来辅助驾驶相关召回呈上升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须关注三大风险特征:安全风险维度扩展,人车路云耦合可能存在故障外的安全隐患,场景识别不足、功能误触发等问题突出;新技术应用带来新挑战,OTA(空中下载)升级的误用滥用可能存在风险;安全危害扩大化,远程操控、批量失效等风险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