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央视网评|营商环境是最显眼的招牌

来源:央视网 | 作者:环京津新闻网 | 发布时间 :2025-04-02 | 21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三驾马车”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更是在很长一段时期被视为“灵丹妙药”。其中的关键词是“拉动”,一方面,凸显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另一方面,也折射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逻辑。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与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硬投入”模式已逐渐显出疲态,边际效益递减趋势明显,提振消费亦面临多重难题。培育新动能需要新思维、大格局、长视角,优化市场生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开放走深走实等“软实力”建设,正成为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即日起,《央视网评》推出“培育新动能要有新思维”系列评论。

     央视网评|营商环境是最显眼的招牌——

     “培育新动能要有新思维”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区传统的发展思维中,招商引资还是主打和依赖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特殊政策。地方间的招商竞争,比拼的重点就是谁给的特殊待遇多、谁给的优惠力度大。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粗放型发展阶段的一种折射。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这种传统的打法逐渐不灵了,营商环境成为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潜力、活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营商环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底色;也是一块最显眼的招牌,影响甚至决定了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方向。好的营商环境能激发市场活力,反之,则可能扼杀创新动力。

     有共识,也要有方法。法治建设是被提及最多的。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企业才能对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有稳定的预期,才能安心投资、放心经营。也只有完善的法治,才能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并确保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更现实、更紧迫的是管住“有形之手”。政府在打造营商环境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现代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具体而论,大致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简化行政审批,减少微观干预,加强政策透明,完善信用体系。总之,政府应当是“补位”而不是“越位”“缺位”,是“服务”而不是“指挥”,更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因此,优化营商环境,可不仅仅是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是一场从“管理思维”到“服务思维”的深刻变革。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应当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帮忙,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