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及时集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破除发展梗阻,苏州还建立了民营经济人士动态感知机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民营经济数据统计共建共享机制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决策中的“晴雨表”作用。
擦亮“苏州最舒心”金字招牌
这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苏式服务”,本质上就是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断厚植肥沃土壤。其效果也是显著的,抛开宏观经济层面的数据,有两个“吸引力”最能说明。
一是,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目前,苏州全市人才总量超407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5万,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二是,对各类企业的吸引力。根据日前发布的江苏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苏州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此外,2024年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到219家,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五。就在前不久,苏州又一家企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全省第11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截至目前,苏州共有220家A股上市企业,其中57家为科创板上市企业。
苏州共有25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2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而“2024苏州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户均拥有一类知识产权达到35.9件,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带动性。
近年来,苏州先后被世界银行和《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和“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并连续13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到底如何,人才和企业最具发言权。
从这个角度说,在聚集人才和企业上的“近悦远来”之势,正是苏式营商环境质量的最佳注脚。
当然,营商环境的优化没有终点。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苏州要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攀升新高度,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必须得继续扩大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优势。
作为开放型和国际化的工业强市,今天的苏州加速由制造向智造跃升,并打造全球科创新高地,面临的竞争和需要集聚的高端发展要素,已不能局限于在国内找对手和空间,而是要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和面向全球拼抢一流资源要素。
因此,比照全球一流标准,继续擦亮“苏州最舒心”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势在必行。这次大会,就是集结号和行动令。
客观地说,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苏州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并无太大的先天优势。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可谓生动诠释了“爱拼才会赢”。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拼”,正是营商环境。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苏州的发展即便经历起伏,也终能一次次回归“巅峰”,更说明营商环境底色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