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记者 吴月辉 刘诗瑶 | 发布时间 :2025-11-25 | 21 次浏览: | 分享到:

  面对高质量发展和大国博弈新形势,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必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得更深。

  在毛乌素沙地,应用智能技术成果后,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的井下采煤作业今非昔比,单个工作面产能提升幅度有望超过60%,资源回收率最高可达95%。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于博认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具体举措,从全链条上打通产学研合作梗阻。”

  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好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注水、洗杯、泡茶、倒茶、端茶……1分多钟时间,软体机器人流畅丝滑地制作完成一杯香气四溢的茶。动作柔韧灵活的“秘密”,就藏在软体机器人的蓝色柔性夹爪中——能够模拟人手精准抓取。拥有200余项知识产权,让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中声名鹊起。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等具体举措,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供更多制度保障。

  必须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不断提升创新策源力、引领力。

  孵化在合肥,联合上海研究院所起草行业标准,与杭州、连云港等地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9年时间,合肥高新区的安徽云玺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长三角地区走通了从研发到产业之路。

  全国一盘棋,才能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北京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上海产业创新实力快速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新集群;成渝、武汉、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初步形成高地引领、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十五五”规划建议作出进一步部署。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加强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支持地方探索形成既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又适应地方特点的创新发展模式,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锚定奋斗目标,未来5年极具挑战,更大有可为。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人民日报记者喻思南、王昊男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