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记者 吴月辉 刘诗瑶 | 发布时间 :2025-11-25 | 22 次浏览: | 分享到:

  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未来5年,全球科技竞争更加激烈,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必须要完成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能力”的系统性构建。

  “关键要跳出‘单纯集中力量攻关’的传统认知,既要强调通过国家、政府统筹集聚多方力量攻坚克难,更注重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生态构建。”上海科学院研究员刘小玲说。

  抢占制高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最大底气。

  5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研究院,形成了大学“出团队、出设备、出场地、出保障”,企业“出题、出资”并全程参与的模式,累计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必须加快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

  2024年,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了50%,占全世界的1/5。在“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已“挑大梁”“当主角”。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重大举措,将持续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动力活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美芳认为:“从学校层面来讲,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产业一线,在产业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从政府层面来看,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强化协同机制,出台更多政策推动落实。”

  向  新

  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当一只产自浙江金华永康的保温杯抵达欧洲港口时,它所携带的精确到小时级的“碳身份证”,向全球客户证明着自身的绿色竞争力。

  这份由国网金华供电公司通过技术攻关精确计算的“碳足迹”报告,能够动态、真实地展现消耗1千瓦时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动企业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提升产品“绿色属性”,进一步增强“浙江制造”出海的底气。

  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提升经济的“含金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8%,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五五”时期必须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质生产力正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发展的基本路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