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湖北宜昌白洋园区,占地500亩的工地24小时灯火通明,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于今年1月12日签约,预计12月竣工投产。"湖北省、宜昌市各级政府倒排工期、高位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邦普速度。"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口中的"邦普速度",正是"湖北加速度"的最佳注脚,也是湖北营商环境优化的鲜活样本。
荆楚大地正以"五大生态"为抓手,让"近悦远来"落地为企业可感的实效,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大盘之"稳",谋发展质量之"进",推动民营经济成为支撑"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的主力。
政策暖巢,"近悦远来"聚人气
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用政务服务的"高效率"换取企业发展的"高效益"。
"以前办个审批要跑五六个部门,现在通过这个平台,线上提交材料,3天就拿到批复。"企业家口中的"平台"便是荆门市打造的"荆天办"。它将全市8个便民利企政务服务渠道整合为"两个畅通"平台(畅通企业和群众诉求表达解决渠道),建成覆盖全市的"一网统管"办理体系。2024年,共受理企业和群众事项50.7万件,办结率为99.8%,满意率高达99.5%,政务服务质量获评全国A类等级。
湖北省坚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不断提升行政效能,累计实现68项重点事项全省上线运行,平均减少办理时间84%、减环节75%、减材料50%、减跑动80%。此外,通过数智手段有力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精准滴灌,"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经营主体降低各类成本4000亿元以上,切实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财政与金融的"活水",让民营企业发展有了坚实支撑。
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发展。聚焦为企业降本减负,"十四五"以来,湖北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400亿元,帮助企业轻装上阵、释放活力。聚焦企业转型升级,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54亿元,对企业设备更新投入给予资金补助,加快企业创新发展。聚焦破解融资难题,强化财政增信,支持推出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累计已发放超850亿元,支撑"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融资。
湖北省营商环境的优化,早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塑"。"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之变,带来的是发展活力之进。
山区县也能育出上市公司,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这个鄂西山区县,立足生态优势,实施"扶小、培优、护航"行动,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梯度培育体系,搭建"校、企、政、研"创新平台,5年培育出3家民营上市公司。"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做强'山'字品牌,和远气体、一致魔芋、康农种业,从过会到上市分别仅用时60天、65天、49天。"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工商联负责人表示。
“走出去”闯世界,“归巢来”兴家乡
“情感是纽带,但真正打动我们的,是家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走出去”到“凤还巢”,楚商回乡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越来越多的楚商带着项目、技术、人才奔向荆楚大地——这里的营商沃土,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湖北以系统思维构建楚商回乡生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开展“楚商回乡共建支点”专题活动1800多场,走访重点楚商超1万人次,亿元以上签约项目达6597个,总金额达3.6万亿元。
“我们要让楚商回来后,不仅‘引得进’,更‘留得住、发展好’。”今年,湖北出台《推进楚商回乡工作行动方案》,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场景招商、要素储备招商和高端招商五类招商模式,提出15条创新务实举措,让楚商回乡投得舒心,发展放心。
如今的湖北,正通过打造陆海空开放枢纽,以开放的生态,让楚商“归巢”有沃土、“出海”有通道,实现从“九省通衢”到新时代“九州通衢”的跨越。
“货到花湖快”。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首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109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9月,鄂州花湖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超108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超36万吨,同比增长138%。从东南亚榴梿到南美三文鱼,依托“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的高效网络,实现了从原产地到餐桌的“次日达”。
不止“空中丝路”,湖北的“陆上丝路”与“水上丝路”同样给力。
中欧班列(武汉)已开通59条稳定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为楚商企业搭建起连接中亚、欧洲的陆路通道;长江沿线,湖北拥有亿吨大港4个,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江海直航+中欧班列”的叠加效能,推动水铁联运、“铁-江-海”过境中转等多式联运模式常态化运行。
在开放平台与主体培育上,湖北同样成果显著。全省AEO企业达180家,数量稳居中部第一,这类企业可享受通关便利、减少查验等优惠,大幅提升国际贸易效率;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了357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开放生态的优化,让楚商“走出去”的步伐更稳。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4347.8亿元,增长29.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0.4%。
亲清共融,法治护航筑牢“压舱石”
“民营经济促进法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看到了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竞争环境。”湖北省宁夏商会会长郭登在参加省工商联举办的“法治民企大讲坛”后表示,这部法律明确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解决融资难题,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5月26日,湖北省工商联举办第二期“法治民企大讲坛”暨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题宣讲活动,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柳正权深入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过程、意义、立法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近2000名民营经济人士通过“联企e站”平台在线收听收看。这样的宣讲活动,是湖北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生动实践。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湖北,这条共识正被一系列可感、可测、可量化的改革举措写进企业日常:“收费清单短了,检查频次降了,庭审用时少了,调解速度快了,企业家脸上的笑容多了。”
湖北坚持在公平公正上下功夫,切实推动法治生态更加透明规范。注重提升执法司法效能,制定《关于以高水平法治湖北服务保障支点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全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推动涉企诉讼全流程提速,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降至59天。注重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健全防范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经营主体权益的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千名律师进千企”“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等各项活动。注重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全面应用“公平竞争审查一张网”,实时监测各政策起草单位拟出台的政策措施,从源头防范对市场竞争的不当干预;出台实施《关于加强招标投标市场管理的若干意见》,推动全国首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在湖北成功落地。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推动政务生态更加便捷高效到提升司法效能,从强化民企法治建设到不断加快高能级开放步伐,荆楚大地正以开放之姿、服务之暖,迎接更多楚商归巢,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