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

来源:营商参考编辑部 | 作者:侯亚男 | 发布时间 :2025-09-16 | 76 次浏览: | 分享到: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生存与壮大的极端重要性。从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的系列改革看,这一判断正在不断得到验证。

      制度型开放的“定海”效应日益凸显。2025年《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首次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用200余项结果性数据量化评估改革成效:企业开办时间全国平均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注销登记“一网通办”普遍推开,破产信息核查等“一件事”集成服务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同步落地,使企业“生得快、长得大、退得出”成为常态。

      公平竞争的“稳压”功能明显增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相继实施,全面清理地方保护、指定交易、歧视性补贴等“隐性壁垒”,并建立涉企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与大企业同台竞技的制度底座。

政务服务的“滴灌”模式精准到企。上海8.0版、北京6.0版、广州“99项营改”等地方方案,普遍推行“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审批环节平均精简40%以上,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已成为多地标配。

      企业感受度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核心标尺。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把“企业满意度”纳入国家层面营商环境评价,并与世界银行B-READY指标体系对接;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建立实时监测平台,对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融资、纠纷解决等13个指标进行动态评分,结果直接反馈到干部绩效考核。

地方创新案例形成“雁阵”效应。浙江“数据得地365”机制、厦门“关地协同”跨境贸易便利化、芜湖“东方美谷贷”无抵押信用贷、威海“产业生态重构”等百佳案例,通过系统集成改革,把“营商”变“赢商”,为老城区、内陆城市、县域开发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实践证明,营商环境每向前迈一小步,企业信心就能提升一大步;只有把改革焦点对准企业“生存之难、发展之困、预期之虑”,才能真正让“定海神针”在风浪中稳得住、立得牢,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微观活力。(侯亚男 许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