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
在对2月17日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讲话的解读中,人们不能忽视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就是这次讲话提出民营经济“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的20字发展纲领。实际上,这是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法、实现什么样目标的四大问题。并以此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民营经济新篇章的根本。对民营经济功能使命地位与竞争力的认识,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句话,“胸怀报国志”是提出了对民营经济举什么旗的问题
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灵魂”问题。报国的志向排在第一位,就是讲政治,讲大局,树立报国的志向。因为民营经济特点是“民”,“报国”往往是国有企业的口号。把报国作为民营经济的旗帜,是高看民营经济。理解习近平讲这个话,是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对民营经济功能使命的新认识。
从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来看,这些企业家囊括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任正非、马云、王兴兴、梁文峰等,是中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做法代表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最高水平,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而不仅仅是“生力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大展中华民族的志气。这些年,“任正非式爱国梦”“梁文峰式爱国梦”,两次刷新国人耳目,什么叫爱国,不光是我们平时的奉献精神与政治表现,而是国家实力、国家地位与国家形象的树立。爱国不是自己说了算,单位领导说了算,而是世界认可、社会认可、人民认可。“任正非、孟晚舟”“梁文峰”的两次爱国举动,就是新质生产力时代的爱国者。
习近平把民营经济抬到报国的突出位置,是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是民营企业的光荣。为民营经济长志气,牵涉到民营经济举什么旗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国有企业的专利。也是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树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信念 、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首要问题。我们学习贯彻民营企业讲话精神,最紧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深刻理解、牢牢把握“胸怀报国志”“大有作为”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全局在胸 、纲举目张,才能高屋建瓴、全面贯彻,从而在十五五期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第二句话,“一心谋发展”是讲的走什么道路问题
这里强调的发展,不光是发财,是产业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民营经济最大的政治。当然一心谋发展,求发展,而不是三心二意,不是去把精力用在搞政治,或者其他方面的东西,更不是歪门邪道。民营经济一心谋发展,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民营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发挥内在创新创业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进入高技术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民营经济应加强自身的技术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积极拓展科技合作,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特别是科技企业,要坐得“十年冷板凳”“终身做一件事情”,我们国家需要发展,特别需要科技企业一心一意抓新质生产力发展。这次官方通稿首次出现“平台企业要勇攀科技高峰”表述,科技部专项基金向民企倾斜35%。这里有个隐含的信息:互联网大佬该搞平台搞平台,但是,得帮国家搞AI、云计算实现经济突围,产业变局从“模式创新”到“硬核突围”。以前民企致富三板斧:山寨、低价、铺渠道。现在座谈会名单全是硬核玩家。这就传递出明确信号:民营企业需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其战略方向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度绑定。
第三句话,“守法善经营”是发展的方法问题
表面看,这是一个守正创新的问题。民营经济首先要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在这个基础上会经营。马云在蚂蚁事件后消逝一段重新成为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座上宾,可以说是近期中国科技与商业领域的标志性现象,其背后既有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战略调整的需求,也可见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法治要求,也折射出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新动向。守法是基础,这里不光是知道守法和经营的双重问题,还要知道守法是善于经营的重要内容,不守法就谈不上会经营。把守法和经营的事情的两个方面提出,就提出民营经济。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激活民营经济”,从“平台整顿”到“科技突围”,这场座谈会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隐喻。
第四句话,“先富促后富”是发展的目标问题
民营经济是搞产业的企业家,是先富起来的一群。先富是本来的要求,是民营经济自己的欲望。但是不光是为了先富,还要促进共同富裕,天下大同。民营经济往往都是靠自己打出来的天下,但是实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这里习近平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一个词,“先富促后富”,是促进,而不是“带”后富。“带后富”,就有带动、拉车、支援,甚至有“归大堆”嫌疑。“促”后富,是促进其他行业,其他产业的富裕。而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习近平在更广的基础上,为民营经济扫除了负担,由过去的先富带后富,拿出钱来支援穷人,变成先富促后富,落在产业发展上,落在事业上。在全球汽车产业风云变幻的大舞台,比亚迪汽车以427万辆的销量跃居全球车企第五名,海外销量更是高达41.7万辆,用实力向世界宣告:中国汽车工业已从“追赶者”蜕变为“引领者”。这一成绩的背后,既代表着比亚迪在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社会责任等多维度的全面突破,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品牌的硬核实力与民族工业的非凡韧性,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改写了传统燃油车主导的市场格局。这就是“先富促后富”。同样把共富作为民营企业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所讲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最终是要解决14亿人的共同富裕,这里没有局限于发财,而立足于产业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纲领。
习近平是第一次提出民营经济的发展纲领,这20个字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法,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这是习近平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方向、纲领、方针、道路、任务、目标的浓缩,是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在2023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讲话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20字发展纲领是对那次讲话的发展,也是新时代民营经济企业家精神。
我们认为,习近平这次对民营经济“大有作为论”与发展纲领20个字提出,是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一次思想解放。国家对民营企业有更高的评价,同时有更大的期待。这场座谈会的隐喻,是宣告中国民营经济进入2.0时代:从“野蛮生长”到“合规发展”,从“流量为王”到“技术立身”,从“财富神话”到“国家使命”,从“产业致富”到“产业报国”。历史性的变化已经发生,并在继续向纵深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纲领,体现了当前民营经济政策的核心导向,聚焦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链自主可控等。可以说,是民营经济在新质生产力的表现与报国的贡献,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民营经济优秀的企业家成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这种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带来中国经济形态的一次思想解放。当然,从制度层面来看,或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生产关系得到重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原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