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以高质量涉外法治建设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来源:央广网 | 作者:央广网 | 发布时间 :2025-03-31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相比诉讼,调解省去了跨境文书认证和执行的繁琐流程,成本大大降低。”中心负责人表示。成立两年来,该中心累计收案数持续攀升,其中2亿元股权回购纠纷案通过“调解+司法确认”机制高效化解,成为全国商事调解市场化实践的标杆。

  “在墨西哥投资建厂,如何规避土地购买限制?”面对企业难题,福建省域外法查明中心给出方案:设立本地法人公司间接购地,并同步指导劳动用工和环保合规。该中心自成立至今,数据库覆盖80余国法律,专家库超2000人,累计处理200件跨境法律咨询。2024年,中心助力某车企在乌兹别克斯坦完成担保权益登记,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的投资风险,成为中亚地区法治合作的典范。

  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平台。(资料图/本报记者张奇辉摄)

  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落地厦门,为跨境并购提供公益性指导。2024年,厦钨新能源与法国欧安诺合资项目面临百亿级反垄断审查,中心联合上海、陕西市场监管部门加速流程,最终2个月内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从政策解读到材料准备,中心全程护航,让我们少走弯路。”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人才筑基

  厚植涉外法律服务沃土

  涉外法治建设,关键在人才。

  近年来,厦门市司法局联合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创新“理论+实务”培养模式,连续三年举办“海丝法治论坛”,邀请国际仲裁专家、跨国企业法务总监授课,累计培训涉外律师超千人次。目前,厦门市有26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93名律师入选福建省涉外律师人才库。

  专业化团队更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北京安杰世泽(厦门)律师事务所代理香港企业与印度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案时,面对对方以“语言障碍”拖延仲裁,律师团队主动改用英文应诉,最终在贸仲仲裁中全面胜诉,挽回货款损失。“精通国际规则、熟悉多国法律,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律所主任安寿志表示。

  ——盈科海丝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组建“中国涉外律师+外国法律顾问”团队,服务网络覆盖103个国家,2024年成功协助跨境电商卖家应对亚马逊平台TRO禁令,和解金额降低40%。

  为加速涉外法律人才集聚,近年来,厦门以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为载体,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法务服务网络。2022年,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落地厦门自贸片区,集成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投资贸易法律保障等“3+N”服务功能,吸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香港海事仲裁协会等近60家机构入驻,服务版图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专业法律机构的厦门代表处相继落地,有力地促进境内外法律人才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