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场景革命激活创新动能,二十二大领域全面开放迎新机遇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 作者:朱福临 | 发布时间 :2025-11-11 | 172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场景培育与开放作出的系统性部署,标志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深化实施新阶段。

  《实施意见》明确界定,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创新与市场、打通研发与产业的关键枢纽。这份重磅文件出台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的关键时期,彰显了中国以场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场景建设不仅关乎技术迭代,更关系到产业升级全局,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该文件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01 时代背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抉择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培育新发展动能。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正充分利用其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独特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场景作为连接技术和产业的重要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通过系统性、大规模的场景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加速技术迭代,培育新兴产业,这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马宇文指出,“场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词,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以新技术、新模式带来新的生活和生产情景变革”。他表示,场景的创新性推出,就是给新技术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探索和应用机会,这对于培育壮大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球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无不重视应用场景在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美国通过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等项目创造大量先进技术应用场景,欧洲推出“欧洲创新理事会”加速创新技术落地应用。我国此次出台专项政策,体现了对创新规律认识的深化,展现了把握科技革命机遇的战略远见。

  02 总体部署:构建全链条场景培育体系

  《实施意见》立足当前科技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场景培育总体框架。文件明确,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坚持开放协同、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构建覆盖场景生成、开放、应用全过程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总体目标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通过分层分类的场景体系建设,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场景供给格局。

  最终目标是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良性循环路径,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闭环设计充分考虑了技术到产业的全过程,体现了对创新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铭慎强调,场景培育和开放是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完整闭环的关键环节。“很多创新技术之所以‘束之高阁’,不是因为技术本身不先进,而是缺乏足够的场景验证和迭代机会。这次政策出台,正是要解决这个痛点。”

  文件还特别注重区域协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场景集群。东部地区重点开放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先进领域场景,中西部地区则结合产业转型需求开放传统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特色场景,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场景开放新格局。

  03 重点突破:五大方向二十二领域全景布局

  《实施意见》聚焦五个关键方面,系统规划了二十二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构建了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场景建设蓝图。

  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在打造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方面,文件重点点出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和海洋开发等六大领域,这些都是代表科技发展前沿、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领域。

  在数字经济领域,将深入挖掘数据要素潜能,在办公、社交、消费、娱乐等领域探索应用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将打造一批标杆性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领域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AI+”应用场景。同时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确保技术应用安全可控。

  全空间无人体系则要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包括无人机物流配送、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航运等具体场景,将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生物技术领域将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等前沿方向,在生物医药、农业育种、环境保护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清洁能源领域重点开放光伏、风电、氢能、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推动能源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海洋开发领域则围绕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牧场、深海养殖等方向,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传统产业新活力

  在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方面,文件聚焦制造业、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和现代农业四大领域,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制造业领域将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并遴选培育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重点面向汽车、电子、机械、纺织等重点行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智慧物流领域将加快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物流枢纽等发展,创新无人运输、无人装卸、无人配送、智慧仓储等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将集中布局一批智慧物流示范项目,提升物流体系现代化水平。

  交通运输领域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公路、智慧机场等场景建设,加快车路协同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农业领域则聚焦智慧农场、数字田园、智能养殖等方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

  行业领域应用:破解行业发展瓶颈

  在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方面,文件关注应急管理、矿山安全、智慧水利、施工安全和林业草原五大领域,着力通过场景创新破解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应急管理领域将聚焦应急救援体系数字化场景,加强智能感知、无人救援、航空救援等技术和装备创新应用。特别是在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防治方面,将建设一批智能化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场景。

  矿山安全领域将集成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综合管控。重点推进井下无人开采、智能巡检、危险区域作业机器人替代等场景建设,大幅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智慧水利领域围绕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需求,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智能调度系统等应用场景。施工安全领域重点推动智能建造、智慧工地等场景应用。林业草原领域则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在资源监测、防火防灾等方面的应用。

  社会治理服务: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方面,文件涉及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和乡村建设三大领域,旨在通过场景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政务服务领域将推动智能预约、智能身份认证、智能审批、智能监管等智慧政务服务建设。重点是打通数据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智慧城市领域将围绕智慧社区、市政交通、城市智能中枢等,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场景。特别是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将建设“城市大脑”等综合性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乡村建设领域重点推动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建设智慧乡村示范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民生领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在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方面,文件涵盖医疗卫生、养老助残托育、文化和旅游以及跨界融合消费四大领域,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医疗卫生领域将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集成应用。重点发展远程医疗、智慧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等场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养老助残托育领域将创新智慧养老、智能辅助器具、数字化托育等应用场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将规模化部署智能监测、紧急呼叫等智慧养老设备。

  文化和旅游领域将加强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业态集成,建设快速通行、预约预订、智能导游相融合的数字文旅应用场景。推动传统文化业态数字化转型,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跨界融合消费领域则聚焦新零售、智慧商圈、数字内容等方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04 开放路径: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新生态

  《实施意见》特别强调了场景开放的主要路径和实施机制,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协同共建的场景建设新生态。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将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强化场景开放协同共享。文件要求国有企业发挥场景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发布场景机会清单、组织对接活动等方式,主动释放场景需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同时,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创新活力强,在消费领域、服务领域具有天然优势。文件明确提出要破除各类隐性壁垒,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场景建设的机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伟表示,这些领域都是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可以参与的重点领域。“通过建立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场景开放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完善场景资源配置规则,健全场景供需对接匹配方式。包括建立统一的场景信息发布平台,定期组织场景创新大赛,开展场景建设效果评估等具体措施。这些制度安排将有效降低场景供需双方的匹配成本,提高场景资源配置效率。

  文件明确要求不得在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违规设置限制条件。这一规定直击当前场景开放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体现了国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坚定决心。

  05 实施保障: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

  为保障政策落地见效,《实施意见》明确了组织实施方案和政策保障措施,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场景建设支持体系。

  在组织领导方面,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强化协同配合,加大场景培育和开放力度,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指导和统筹协调,以改革创新办法推进场景培育和开放。

  具体措施包括提出更明确、可执行的要求,充分发挥场景政策工具作用,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择优选择场景建设主体,确保场景建设质量和效果。

  在政策保障方面,将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推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完善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加大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为创新技术提供早期应用市场。这一举措将有效降低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同时强化场景培育和开放与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各类创新支持政策的协同衔接。通过政策组合拳,形成支持场景创新的合力。文件还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场景创新的专项金融产品,拓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

  在标准规范方面,将加快场景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场景数据治理、安全审查、绩效评估等制度。既保障场景开放有序推进,又确保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产业安全。特别是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重要场景,将建立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管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铭慎表示,由于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必须经过真实场景的反复验证,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能克服“闭门造车”带来的缺陷。“这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创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将从供给端驱动转向需求端牵引,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多位专家认为,场景新政的实施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短期看,有助于稳投资、促消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中期看,能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从长期看,将重塑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意见的各项举措落实落细,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将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可以预见,这场围绕场景培育和开放的积极探索,不仅将催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还将推动产业发展模式深刻变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场景正成为连接今天与未来的桥梁。通过系统性、大规模的场景建设,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以应用创新牵引科技创新、以场景优势构筑竞争优势的发展新路。这条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广阔,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