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气质”日新月异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在这场盛会里,嘉宾们惊叹于安徽的改变如此之大。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代开乐说:“2007年,我第一次来到安徽合肥。这次来,我看到沿街高楼林立,安徽肉眼可见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欣喜!”
更多的人,在赞叹“安徽的气质变了”。
一个以农业大省著称的全国粮食主产省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大放异彩,展现出独特的“科创气质”。“十四五”以来,我省完成数字化改造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不足1000家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2.05万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位提升至第6位。企业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拥有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
一个曾经的人口外流型省份,而今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5)》,安徽营商环境与广东并列全国第3位。在全国工商联2022年度和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安徽市场环境指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4位。
一个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透露出高水平的“开放气质”。安徽自贸试验区、21家国家级开发区、7个一类开放口岸、6个综保区,以及通达20个国家174个城市的中欧班列,织就了一张安徽连接全球的网络。截至2024年底,全球共有各类徽商组织566家,这些组织不仅是招商引资的桥梁,更是产业协同的平台。
打造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个高能级开放平台,并且连续8年持续举办,本身也是安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郑重宣言!
当前,安徽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基础由传统农业大省加快向新兴工业大省、制造强省转变,发展格局由内陆腹地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这也是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的深意所在——以平台汇要素,以开放促发展。
世界制造业的未来,源于科技创新,系于开放合作。
正如国际隐形冠军协会名誉主席赫尔曼·西蒙在大会上所说:“很多人认为全球化正在倒退,但我认为,它只是在改变形态。要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个平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创新协同原则,积极推动中德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坚持开放合作共赢
每年一度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不间断发布的政策举措、签约合作备受关注。对企业家们来说,这是安徽抛出的“橄榄枝”,预示着新的合作发展机遇。
在“人工智能+制造”融合应用场景对接会上,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围绕我省出台的《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进行现场推介。安徽将设立场景创新项目,支持面向“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场景开放,鼓励依托优势细分行业建设典型应用场景。安徽还将每年发布一批应用场景创新重点任务,并采取“揭榜挂帅”机制,对成功揭榜的项目按不超过场景开发投入的20%、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