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法治环境下的营商环境

来源:营商参考编辑部 | 作者:侯亚男 | 发布时间 :2025-08-19 | 136 次浏览: | 分享到:

    法治化下的营商环境,核心在于以法治为基石,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运行规则体系,使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在法律框架内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创新发展。它不仅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体现。

  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内涵、实践路径与挑战:

  ---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特征

  1. 规则透明与稳定性

  - 法律、政策公开透明,不溯及既往,避免“运动式”执法或朝令夕改。

  - 典型案例:中国《外商投资法》确立“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模式,清单外领域内外资一致对待。

  2. 产权与契约保护

  - 严格保护物权、知识产权、股权等财产权,强化合同执行效力。

  - 数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2020年“执行合同”指标全球排名第5(北京、上海样本),平均用时496天(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

  3. 竞争中立

  - 破除所有制歧视,国企、民企、外资在融资、招投标、补贴等领域平等适用规则。

  - 实践:中国《反垄断法》2022年修订后,将“行政垄断”纳入重点规制,明确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

  4. 高效纠纷解决

  - 建立商事仲裁、行政诉讼、知识产权法院等专业化机制,降低维权成本。

  - 创新:深圳创设“深i企”平台,整合司法、仲裁、调解资源,实现企业纠纷“一站式”处理。

  ---

  二、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演进

  - 顶层设计:从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到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法治化贯穿始终。

  - 地方实践:

  - 北京:出台“6+4”一体化综合监管模式,推行“一业一册”告知制度;

  - 上海:浦东新区法规授权立法,试点“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

  -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确立“非禁即入”原则,允许境外仲裁机构设立业务机构。

  ---

  三、当前挑战与改革方向

  1. 地方保护主义

  -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备案、资质要求等隐性壁垒限制外地企业,需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 对策: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破除地方保护”专项行动。

  2. 执法司法标准不统一

  - 同案不同判、选择性执法等问题仍存在,需加强最高人民法院类案强制检索制度。

  3. 新兴领域立法滞后

  - 数字经济(如数据跨境流动、算法歧视)、人工智能伦理等领域的法律空白需填补。

  - 进展:2024年《人工智能法草案》已征求意见,拟建立“沙盒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