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情报
Business Intelligence

时政要闻 News

【五牢记 五融合】北安法院:信用重修之路,法院与你同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实践

来源:北安人民法院 | 作者:刘沛林 | 发布时间 :2025-06-26 | 180 次浏览: | 分享到:

  信用重修之路

  法院与你同行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实践

前言

  北安法院执行局在高效执结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同时,同步完成涉案企业信用修复,既跑出权益兑现“加速度”,更传递助企纾困“暖温度”。通过刚柔并济的执行举措与精准及时的信用修复,成功帮助履行义务的企业清除信用“污点”,实现了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企业信用重塑的双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01

  基本案情:

  工伤维权遇阻,仲裁裁决待履行

图片

  郭某于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北安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工作。2023年4月郭某在工作期间受伤住院治疗。郭某于2024年3月向北安市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经北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北安市某食品有限公司应赔偿郭某各项费用合计93,518.79元。裁决生效后,该公司未能主动履行,郭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图片

  02

  执行过程:

  刚柔并济,高效兑现“纸上权益”

图片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谢法官火速出击,第一时间全面摸排企业财产状况,精准锁定其履行能力。但法官深知,“查冻扣”并非终点,主动约谈企业负责人,化身“法律讲解员”,深入剖析拒执的法律风险及对企业信誉、融资、发展的“连锁负面效应”。在情理法交融的多次沟通与有力敦促下,企业负责人幡然醒悟,积极筹措资金,最终于2025年6月12日将全部赔偿款93,518.79元一次性履行到位,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03

  主动修复:

  司法暖企解冻“信用困局”

图片

  案款到位,执行本可画上句号,但谢法官敏锐察觉到,被执行人身份留下的信用“冻结点”,可能成为企业融资、投标、合作的“拦路虎”。经细致核查,确认该企业全程积极配合执行,无规避抗拒行为,且已全额履行法定义务,完全符合信用修复条件。“案子结了,信用更要‘活’起来!”秉持这一理念,谢法官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化身“信用修复引导员”,详细解读政策流程,指导企业提交书面修复申请。经北安法院依法快速审查,于近日正式向企业发放《信用修复证明》,成功为其信用信息系统“解冻”,扫清发展路上的关键障碍。

  04

  价值彰显:

  执行智慧激活发展春水

  失信惩戒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利剑,信用修复则是给予企业重焕生机的重要司法途径。北安法院执行局将持续擦亮信用修复这张“司法名片”,畅通企业信用“重生通道”,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导向更加深入人心,为北安市建设诚信守法的市场生态贡献司法力量。

  法官说法:

图片

  基本条件:企业已经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达成执行和解并履行完毕;不存在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行为;已依法纠正失信行为;主动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积极改善经营状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信用修复程序:企业向执行法院提交信用修复申请;执行法院收到后,将依法进行严格审查,经审查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作出信用修复决定。

  实施:根据信用修复决定,执行法院及时采取屏蔽失信信息、出具信用修复证明。

  作用及意义:及时完成信用修复,对企业意义重大,企业重塑市场形象,恢复企业在金融机构及政府的信用评价,重新获得金融贷款、授信等金融支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